游戏主播挑剔怎么回事儿
1、原文标题为《好客之道:中国网络销售活动中的互动关系及实践》,刊发于《浙江学刊》2024年第5期。带注释的完整版见知网全文。
2、提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化商业活动中的主客互动越来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议题。基于对淘宝、天猫等平台网商的田野调查,本文致力于探讨网络销售过程中网商们的数字化好客之道惯习的形成与实践。从平台网商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出发,本文考察该群体如何在数字技术介入的条件下建构和实践数字化好客之道的不同面向,包括,拟,性别化好客、弹性化好客和阶段化-区域化好客,以此揭示互联网时代商业活动中主客互动的变与不变,及其所反映的人与人关系的部分重构。关键词:数字经济、网络销售、销售劳动、情感劳动、好客、互惠。
3、“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这句话是笔者2015年在浙江省义乌市调查电商创业者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时经常听研究对象提到的自嘲之语。作为彼时的一则网络流行语,一些电商培训机构的讲师也鼓励新入行的网商将它作为职业座右铭,用最好的服务对待消费者。这样的理念在行业内广泛传播,营造出网购市场总体好客的神话。
4、通过对网店经营的参与式观察,笔者发现确有不少平台网商尝试在其商业活动中实践好客的理念,例如虽在幕后却刻意采用亲昵的语言与顾客交流,如称之为“亲”“亲爱的”,在发货产品中附送赠品、在处理售后问题时愿意与顾客妥协等。网购市场竞争的加剧进一步推动上述商业实践的传播,网商们以拼服务之名将好客之道打造成行业惯习,促使后继者依此行事。
5、2020年后,笔者转向研究带货主播,在义乌的网红直播村里开展田野调查。直播电商的兴起催生出更显性的好客之道,作为网商的带货主播走向前台,用口语,而非书面语,直接与顾客交流,个体形象与肢体语言也成为了其好客之道的直观呈现方式。学界已有一批研究探讨了带货主播展现他/她们好客之道的数字劳动。由于其劳动和早前的娱乐主播一样充满情感性的表演并激发了受众的情绪反应,学者们常用情感劳动、表演劳动等理论来具体分析这些数字劳动者的劳动过程。
游戏主播挑剔怎么回事儿
1、尽管在呈现形式上带货主播们的销售劳动更加口语化和视觉化,他们对顾客惯用的称谓仍有刻意亲昵的特征,如“老铁”“家人”“宝宝”,顾客下单后在后台与客服的沟通也延续淘宝、拼多多等平台电商的主客互动方式。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化商业活动中的主客互动越来越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例如主播的情感劳动如何吸引受众、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如何影响主客关系、移动支付如何重塑交易秩序等。
2、本文致力于探讨中国网络销售过程中网商们的数字化好客之道,惯习的形成与实践。这一主题选择的背后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既有关于网商群体的研究多从数字劳动和更广泛的劳动社会学视角探究他们的劳动过程及其与平台资本、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视角富有启发,但其批判取向也容易使研究者沉浸于诸如资本压迫、劳动剥削等主题的桎梏中难以跳脱,相对忽视网商群体自身的能动性及其造成的其他社会影响,包括数字化好客之道的形成。
3、其次,虽然有关主播,包括带货和娱乐两种类型,的研究在探讨这些网商迎合受众需求的劳动时偶尔会从侧面揭示他/她们的待客方式,但学界还少有文献直接论及平台网商处理主客关系的实践。就笔者阅读所及,社会学家田晓丽曾从消费者的角度探究中国网购消费流行的社会成因,即许多网购者反感线下购物时被营业员尾随营销,同时被其质疑自身的消费能力。
4、与此相反,由于平台网商隐于幕后,通常只在顾客联系时提供服务,网购者在线上购物时便可以更自由地选择符合自身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商品而无需顾虑他人的眼光。田氏的分析具有洞察力,但平台网商的待客方式显然不止于隐藏在幕后等待顾客上门。
5、对他们更复杂的好客实践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把握互联网时代商业活动中主客关系的演变及其所反映的人与人关系的调整。如前所述,本文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笔者2015年至今在义乌的田野调查。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笔者居住在数个义乌的淘宝村,访谈了106位开淘宝、天猫网店的网商,并在其中10位的网店中进行了参与式观察以了解他们的店铺运营和日常生活。此外,笔者也在两家电商培训机构和一家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商创业班中进行了参与式观察。